« | September 2025 | »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 | | |
|
IMAGE_031.jpg

|

|
Blog信息 |
blog名称: 日志总数:336 评论数量:1090 留言数量:2 访问次数:2390486 建立时间:2004年12月4日 |

| |
[随意聊吧]关于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些杂谈 原创空间, 情感绿洲
我不能发帖子呢?难道我触犯了右派利益吗?岂有此理!!!!!!!!!11 发表于 2005/1/8 13:55:00 |
关于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些杂谈http://www.elab.org.cn/cgi-bin/topic.cgi?forum=5&topic=47&start=0&show=0
信息技术应用是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是不能泼水把婴儿也泼了。最近接触一些观点,颇为新,但总觉得有些似是非,例如﹕一曰﹕信息技术应用太局限,要用信息化重构教学。明明是新技术发展催生了信息社会,还是小平同志论断,科学技术术是第一生产力。不讲技术,何来信息化视角,这就叫视是而非二曰﹕用技术促进教学关系重建是“技术乌托邦”,原因是目前应用漠视了学生的个性。这又是子弹打错了地方。科学的技术应用观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又强调合作,以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形式,从来没有漠视学生个体的说法,同时又强调合作,这是新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恰恰正因为要更广泛地有效地应用技术,不少技术应用的文献都提出要重构学校和教学,至于技术应用的不成熟,很大原因是由于我们还没有掌握在全新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规律,近年来脑科学支持的现代学习理论已有不少研究发现,并已广泛用于改进技术应用的绩效。三曰﹕目前应用很少有成功经验。美国苹果公司自1990年至1998年实施的“明日苹果教室”项目,经过极其规范的由国际著名教育评估专家组织的科学评估和持续的研究,为国际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评估发现与“乌托邦”观点恰好相反,认为“使用帮助学生思考、获取信息和通信的工具可以使更多的学生从更多的方面成为成功的学习者。技术本身促使了变化的发生―它鼓励了在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与传统方式根本不同的交互,鼓励了学生在高层认知任务上的系统化,促使教师对传统的教学和学习方法提出疑问。”最后斗胆说一句,教育科学发展如漠视科学技术进展,迟早要被历史淘汰,看一看美国的教育研究,加德纳正是以脑科学为支持,提出多元智能,美国最有名的教育学院,都把技术应用的理论研究视为前沿,组成团队研究技术对教育未来的影响,这就是前赡性,反观我国,教育系有几个做这方面研究?学文的与自然科学老死不相往来能行吗?至于研究手段,从不上网查文献,尽用些老掉牙的资料,以此研究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发展及应用能行吗?搞信息技术应用的同行,能正视反思自己是对的,但现在似乎反思过头了,人家说我们从事的事业是乌托邦,果真如此吗?看来就应学陈越,来几项基本原则坚持不动摇!
中国的事情,大家都跟风,很容易要么就是全盘肯定,要么就是全盘否定,很难把握到一个适中的程度。前几年教育信息化热门的时候,买硬件,买软件,买资源库,建网站,大家一窝蜂地上,却没有人静下心来研究教育信息化究竟对现行教育体制的哪些方面有影响,起作用,大学有一些这方面的研究也多半是泛泛而谈,大而空的理论,一些国内外进展综述性质的东西。中小学有一些应用的体会,但多是零散的,肤浅的,感受性的东西,上升不到理论层面,形成不了对教育理论的突破,有一些理论的一些进展也多半是抄国外的,翻译过来而已,那么当政府和学校投入大量的资金,大笔的钱被IT资本家们和官员们把信息化的钱赚走之后。教育信息化便陷入所谓的低潮,找不到新的投资热点。也找不到新的理论热点,这便是今年搞教育信息化人们的感受,风光不再,于是乎否定一切,回归自然。 其实静下心来想一想,几年的教育信息化,我们做了些什么,教育信息化真正有效的改变了现行的教育体制哪些部分,教育管理?教学?我在组织一次青年教师的生物学科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优质课比赛,结果在GG上查来查去都找不到一个这样一个比赛的比较公认评课标准,这说明什么问题,那么我们投资建校园网,买或建资源库,投入这么多钱却最终没有落到教学上,就好像投入一大笔钱建了工厂,却最终没有生产出产品一样。这很有点像以前的国营工厂通过银行贷款花上几千万美元进口一条生产线设备却最终生产不出产品一样,政府是肯定不会再投资了。现在大家在反思的是教育的效益性,投资效益比的问题。
苦苦探索者还是很多的,但太苦了。不在乎工作量的多少,而在乎努力得不到官僚们的理解,感到困惑的是有权评价的人却不是搞教育的,组织竞赛的不是搞教学的,总斑主的思想在基层的领导眼里是天方夜谈,可以这么说,现在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是剃头担子两头热啊!
http://www.elab.org.cn/cgi-bin/topic.cgi?forum=5&topic=46&show=0
教师使用技术一般经历的四个阶段
德怀尔(Dwyer),林斯达夫(Ringstaff)和桑德霍斯(Sandholz)(1990)发现那些努力把技术应用到学习之中的教师经历着四个阶段的成长过程。在教师使用技术的第一年里,他们主要关心的是学习如何使用技术,并弄清如何用技术来支持传统的课程和教学方法。第二年,教师开始发现用技术可以加快课程的进程,从而使节省的时间可以用来做教学实验。例如基于问题式的学习。第三年,参与研究的大多数教师开始经历教学观念的基本转变。教师将技术整合到教与学的过程中,运用多种形式如小组教学,小组课程发展,学生合作,跨学科课题的教学。在最后一年,研究者观察到教师能够创设新的学习环境,能够灵活的运用技术作为学习的工具。教师还把学习看做是一个创造性和互动性的过程。教师已经明白,知识是学习者自己建构的,而不是学习者重教师那儿接受儿获得的。
引自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信息技术与教学创新》资料来源:http://www.webil.net.cn/bbs/showthread.php?s=&threadi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