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ember 2025»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


公告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米兰昆德拉


我的分类(专题)

首页(15)
哲学(2)
科学(1)
宗教(5)
原创(6)


最新日志
So that Beijing's te
告诉你人生的八大奇妙之处ZT
知道上帝是谁=知道自己谁
孙悟空师父的真实身份,惊天大发现!ZT
说话的原则ZT
"迷時師度,悟了自度"一句的由来(才看至
休息两天
人为什么活着
《达芬奇密码》的理论基础ZT
霍金对世界的解释ZT

最新回复
回复:孙悟空师父的真实身份,惊天大发现!
回复:孙悟空师父的真实身份,惊天大发现!
回复:霍金对世界的解释ZT
回复:孙悟空师父的真实身份,惊天大发现!
回复:人生的意义
回复:霍金对世界的解释ZT
回复:Collin-人生的意义
回复:王公-《达芬奇密码》的理论基础ZT
回复:人为什么活着
回复:王公-你接触过佛学吗?ZT

留言板
签写新留言


统计
blog名称:BIU-大道至简
日志总数:15
评论数量:24
留言数量:-3
访问次数:133649
建立时间:2006年6月14日

链接

精神洁癖

巴山夜雨

竹子空间




本站首页    管理页面    写新日志    退出

[哲学]告诉你人生的八大奇妙之处ZT
修飞机的人 发表于 2008/5/5 21:28:11

500)this.width=500'>   序言:这世界上从不存在没有意义的事情,存在的,只是你不感兴趣的事情罢了。        1:记忆之谜。        无论长大后的你愿不愿意,小时候曾经亲身经历过的事情会被忘得一干二净,大部分人对自己1-3岁时所经历的事情全然不知,只能通过自己的父母辈或当时在场的第三方人物的描述来了解,至于1-3岁时发生的无他人在场的事情,则成为这世界上永远也不会有人知道的事情,不要跟我说你侥幸记得的那一两件事,我说的是你记不到的那件事情,知道我说的是哪件事吗?呵……它已经成为一个永远的谜了。        2:“我”感。        虽然无法验证,但这个“我”感对于每个人来说应该都是一样的,就像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游戏ID,永远不可能被盗,也不可能丢失(除非你死了),甚至无法下线(睡觉也是有知觉的,做梦也是一种思考),人人都24小时不间断地使用着这个独属于自己的ID进行游戏,除非退出游戏(死亡),否则你就必须不间断地玩下去,玩到游戏结束为止(其实游戏本身并没有结束,只是对于你来说“Game Over”了而已),为什么有的人会顶风作案,还敢冒着不怕死的精神在游戏中为所欲为,对于这些人来说,重要的不是游戏几时结束,重要的是Play Game时自己究竟玩了多少,玩得爽不爽。这也解释了一种RPG游戏精神:“角色只有一个,结局只有一种,至于怎么玩,那就得看你(玩家)的了。”        最后再加一句,这个游戏,每个人只能玩一次,能够得到游戏ID,本身就是一种幸运。        3:求生欲望。        人的求生欲望可以说是人性绽露的巅峰时刻,为什么生活中的琐事大多平平无奇,那是因为你的处境还不至于令你大脑快速转动、激素极速分泌、血液迅速循环……你暂时还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好吃好喝好睡的正常人,这样的条件下料你也不会觉得生活有多刺激或者自己有多潇洒,顶多觉得像是在泡温泉,大家一起泡,早晚洗洗睡,健康又牢靠。        这跟求生欲望有什么关系呢?其实,泡温泉,看上去大众,平俗,却是许多人一辈子的追求,虽然部分人可能会抱怨水温不是很适合自己,但是有得泡好过没得泡,起码比上岸好(至少温泉爱好者是这么认为的),谁知道温泉外是火炉还是冰山?上了岸,谁晓得还回不回得来?问题在于,温泉这种东西,不是你想泡就有得泡的,虽然有不少年轻人宁愿放弃温泉去岸上走,但其结局是褒贬不一的,而温泉,起码可以保证你这辈子不至于挨太多冻,担太多风险……不过,温泉的名额是有限的,从概率学上来讲,意外随时会降临到正在泡温泉的任意一个人头上,几时砸到你头上了,几时就好乖乖上岸谋生死了,毕竟外面的温度变化多端,冻不死给热死也很正常。求生欲望,说的就是这批上了岸的人,无论是否自愿,他们的故事都将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流传到原先那班温泉人类中,有的被拍成了电影,有的被写成了小说,成为温泉爱好者的一大追捧对象。        求生欲望为何如此吸引人,单单看上边的比喻当然体会不到,人本身就是矛盾的动物,既希望能跟随大家一起泡温泉保安康,又希望能像岸上的人一样当一回经历风雨、成就自我的主角,毕竟一辈子也许就是一晃而过的事情,别看今天我给你在这里打字,下次你回想起这番话来可能就是十年以后了(也许是临死之前也说不定)。人就在这样的矛盾思维中行走,虽然你可以用求生欲望来沸腾自己,造就不同凡响的经历,但这条路的起源往往就是一个意外,你出生在一个正常家庭了,意外地你的双亲死了,结果你的人生从此就走上另一条道路。老天会帮你丢好骰子,而你的人生也就从此起航,依靠着自己的求生欲望去决定整条道路的好坏。        人,往往就是在被告之没有温泉票时,依靠着求生欲望,成为与众不同的角色。        4:重复。        如果说上帝给人类100年寿命是希望人类能每年干一件不同的事情,从而完成100件事情的体验和收获,但人类却大多花100年时间每年重复做一件事情,你猜上帝会怎么想呢?5:逻辑与反逻辑。         人所行任何事,包括其所受的影响,都是依照逻辑而行的,没有“逻辑”这条主线,人就会变得不知何去何从,看起来似乎挺机械,就像一个顺着绳子往上爬的虫子,目的是“上方”,途径是“绳子”,自己能做的只有“爬”。         这3样东西几乎侵占了所有人的一生:上方、绳子、和爬。         上方,是没有顶的,哪怕你得了诺贝尔奖也一样(比起无限的星空,这个奖也只有围着它转的人比较在意);    绳子,就是逻辑,为活而赚钱,为爱而付出,为自尊而反抗,这些都是逻辑,没了这些逻辑,你会变得无所适从,也幸好有逻辑存在,人才变得有事可干;    爬,这个比喻比较单一,其实你未必是在爬,也许是人家爬,你不玩爬的,你玩“游”,或者“跃”等等,方式有很多种,但方式再多,也是建立在“上方”和“绳子”的基础上的,世界被简简单单构造,确实感觉挺枯燥,许多人不喜欢这感觉,于是出现了“反逻辑”。         这个逻辑就是,“上面说的全是废话,不要把你的那一套圈在我身上”,相信这句话所有人都曾在心中默念过,什么?你没念过?从逻辑上来讲你能看到这里即代表你已经把上面那句话在心中默念过了,要不然你以为人类都是怎么进行阅读的?         那么,反逻辑究竟是什么呢?有什么东西能够挣脱逻辑而获得认可?再者,从逻辑上来说,这世界上根本不可能存在“反逻辑”的事物啊?         反逻辑就是,一个你认为对的事情在另一个人的眼中永远是错的、一件你认为好的事物在另一个人的眼中永远是坏的。从这一刻起,忘记绳子,忘记虫子,地球上有65亿人就有65亿种逻辑,从不存在两种一摸一样的逻辑,不要认为全人类生活在同一个逻辑空间下,任何两个人,他们的逻辑都是完全不同的。         逻辑这个词是因人而生的,因为如果没有人,人们不需要逻辑,地球爆不爆炸与我何干?(因为我根本不存在)但是只要有了人,那么逻辑就出现了,所谓逻辑是和人类思维共存亡的,如果没有我,我才懒得理地球引力是往下吸还是往上吸……(这里说的是逻辑的存在与否问题,跟反逻辑无关,大致意思为:不要假设当人类不存在时,地球引力依然是往下吸,因为即使此假设成立,那么也毫无意义可言,对于没有意义的东西,在人类世界中,是不存在的,即你假设的这个事情对人类来说“不存在逻辑”,这也是为什么你只能通过假设来达到这个情景的道理)         现在把注意力从“逻辑”和“反逻辑”这两个词语身上移开,也不要再追问我关于反逻辑的验证、解释、举例等,因为“无论我怎么举,都不符合一个我之外的人的逻辑,以那个人的逻辑来说,他是不会认可我关于“反逻辑”的论述的”,因为反逻辑即人和人之间的不认可,所以在这里我能办到的只有陈述事实,而非说服他人(以“反逻辑”来说,这是办不到的)。         不知道看到这里,你是否真的了解了“逻辑和反逻辑”。         从看贴的人的不同反应、不同观点来说,就已经证实了反逻辑的确实存在性,当你试图以另一角度来解释“人们为什么会对一件事情有不同的逻辑”时(即推翻我之前所论述的反逻辑)……免了,因为你这样做已经是在证明反逻辑的存在,哪怕你本身的目的是为了推翻它。上:你知道BBS为什么存在吗?看懂了“逻辑与反逻辑”的人自然知道答案。下:我必须将一些重点句划出来,这些句子本身在原文中是带有独特颜色的,只可惜天涯没有为重点句加颜色的功能。(hyl批语:知道为什么我不记录哪些是重点句吗?看懂了“逻辑与反逻辑”的人自然知道答案。)5:爱情的涵义。         爱情,是人类永远的主题。         因为一个人证明自己价值的最好方式(hyl批语:有的人甚至认为是唯一方式),就是找一个爱人。         人其实是很孤独的,朋友再多,心中的秘密始终是秘密,难言之隐始终只能埋在心中,孤独就是一种情绪的积累,朋友能帮你消除的,只有日常生活的情感牵连,而心中那最深的宁静之地,却不是随意几个人能踏入的,人思考的事情越多,积蓄的东西也就越多,花园里的满景盛开了,却没有观看的人,苦心栽培的感动与美丽,却是一个人的自欣自慰,当你想像中有这样一个人,走进你的小木屋,观看你的花园,与你一同仰天依偎,心中的那份感慨是无法言喻的。         怎么证明你种的是紫荆花还是百合花?掠过了红色?就一定是玫瑰园吗?一直以来,10来年,20来年,你都在做些什么?你到底在想什么?你观星空吗?你喜欢小动物吗?你最喜欢的是夏天还是秋天?这些东西,表面上的答案,背后都一定有你自己才知道的原因,朋友能知道的,只是你的大致性格,我们需要这样一个圈子,里边有许多人,大家和睦相处,互相倾诉或帮助,但随着年龄的成长,我们还需要这样一个小圈子,里边只可能有一个人,哪怕这里十分安静,但自从有了这个人,自己的心中就充满温暖,花园也会因他(她)而盛开地更美丽,“我们交换互相的花朵吧”,究竟是什么花?什么颜色的?这是只有他们两个人才知道的秘密。         人为什么会觉得累?吃再多苦,从不觉得辛苦,一旦独自平静下来,却总有一种疲惫感涌上心头,我是真的累了吗?还是,需要一个与我交换花朵的人?那么坚持不懈地创造着什么东西,自己才知道的记忆,所有只属于自己的宝贵东西,在遇到这个人之后,都不再是默默无闻的宝藏。         也许,自从有了爱情,人才真正建立了这个只属于人类的缤纷世界。  7:一面之缘。         也许你从未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人一生中所见到的90%的人,是只可能见一次面的。         出一次街所见到的人,将是你从小到大认识的所有人总量的数倍,而你却毫无察觉,也从未去计算过。你会在瞬间看见几个陌生人的面孔,这几个面孔伴随你的记忆一般不会超过一天(准确地说是一小时),然后你的目光转向人群,又会注意到1-3个人的面孔,但它们在你记忆中的保存时间也不久,一般在下一次走进人群中时,你就已经完全忘记上一次在街上所注意到的那几个面孔了,同理,每次出街你都会忘记之前临时记住的面孔,而这些数量恐怕已经远远超出了你能够认得出的面孔数量了。         一个正常的人,从事稳定工作的成年人,身边必然会记住并且交往的面孔大多不超过50个,加上回忆中的面孔(比如小学同学或幼时的邻居),也不会超出100个。         而这个数字,比起你这20余年(或更久)来所见过的人,则可以算得上是非常微不足道了。         这里再说一点,有时候我们见一个会觉得很面熟,好像曾经见过似的,而且熟悉感只存在于潜意识中,使用大脑思维是无法找到根据的,这个情况相信每个人都有过,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都曾找过不同的理由来解释这一现象,比如人类的“记忆模糊区”,“人种相貌的独特性与相似性”等等。而这里我要说的是,说不准这个人你还真的见过,我们知道,一般人的日常活动区域不会太多,即使会定时更换,也总是在同一个时期内去同几个地方,将每个人的这些习性杂集起来,我们就会发现,在常去的地点见到一个陌生人,然后隔了数日再次遇见这个陌生人的几率,并不低,因为对他来说你亦是这样的一个“熟悉的陌生人”的存在,也许你们有相同的爱好,会在某一时期去相同的某个地方,但是你们互不相识,并且见面的次数并不频繁,也许每个月见一次,每半年见一次,甚至几年才见一次,而且就算见到了还未必会相互注意到。         这里说的那个“熟悉的面孔”就是百里挑一的曾经注意到但却完全忘记了的人,当你在若干个月(年)后再次见到这个人时,可能他没变,也可能长相发生了一定变化,但你仍然会觉得有强烈的面熟感,你会想,是不是像我曾经认识的某个人?还是只是人类的心理暗示等等,实际上,这个人就是你曾经见过的一个人,部分相同的习性造就了微妙的巧合,却无人能解,因为没有人会把心思放在这上面,也没有人会真正记下那么多张陌生的面孔。         那些你曾经见过一面的人,大多数这辈子都不会再见了(正常),而只有少数的几个人,往往在某年某月某日再次相遇(缘分)……   作者:X十Q 回复日期:2008-2-17 0:58:45      关于《一面之缘》,打开窗户,看准一个路人,记下他的面孔,关掉窗户,好了,刚才与这个人的见面90%是你这辈子与他的唯一一次见面。(之前没有,之后也不大可能有了) 8:真相。         终于到了完结篇《真相》了,这也可能(可能而已)会是篇幅最长的一章,准备继续看的人要准备好眼药水了。         一些真相,如果你觉得无聊,那么你完全可以不必知道。但,也就是在你认为不必知道时,真相背后燃起了巨大的悬念火焰,你对那光芒视而不见,从而,在某年某月某日焚于此火中……         一、关于这篇文章的真相:随手写的,之前那么久为什么不“随”?因为情绪(情绪其实是一种很复杂的东西)对人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情绪决定了你几时“随”,情绪有时甚至决定了你的生死,你信么?然而不管你信否,真相并不因此而存在半点动摇。         二、关于真相:“人类最希望知道的是真相”,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体会,真相可以解决你的许多困惑,也可以帮助你做出看似“正确”的选择,真相在人类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只是,真相本身,并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一个真相可以毁了你的信念(如果你曾体会,这很可怕),那么,一个虚假的真相呢?看似错误的人生其实是正确的,正确的选择却是错误的根源,人,会因真相而苦恼,继续苦恼,苦恼一辈子,人为什么有时候会不希望知道真相,因为,他真的不保证自己的眼睛在与真相对视时不被刺瞎,谁愿意做一个盲人呢?可是若不与真相对视,你又跟盲人有什么区别呢?         真相,究竟是引导人类走向光明的指路牌,还是引导人类走向地狱的谎言针?问号看多了,是更加迷茫,还是思路更加清晰了?我们需要简简单单的真相,但我们却一边欺骗自己真相是简单的,一边担心着真相本身的复杂之处……         人类真是狡猾的动物,因为狡猾而脱颖而出,走在这个世界的最前端,又因为狡猾而饱受真相之苦,彻夜难眠……一只小动物,不会因为岛上再无生物而放弃织网(这个故事听过么?),哪怕最终迎接它的仍然是灭亡,而一个人,却会因为岛上再无生物而放弃求生(当理智与真相战胜了人本身的求生欲望后),等死,为什么要等死呢?这岛上已无半点生物,剩下的只有尘土和空气,不等死,还能做什么呢?也许安静地躺下来,能令我死得晚一些,回忆此生往事,也比徒劳耗费体力要实际。         这时候,悬念出现了,其实这座岛虽然是座孤岛,但其与邻岛的间隔是浅海域区,虽然两岛相距颇远,只要你肯依赖动物本身的求生能量最后一搏,还是有希望到达并谋生的。         问题是,这个悬念,对于这个已经知道了真相并且理智正常的人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你会说,这人真傻,应该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进行冲刺,去求得生机的(说不准就发现了这个浅海域的真相)。可是,如果我告诉你这个悬念不存在呢?没有邻岛,没有浅海域,上面的设想什么都不存在,那么即使他耗尽生命的最后一点能量了,也只会徒劳无功,从而死得更早、更累、更难看、更让人觉得“没有意义”。起码,比起这个人当初选择的安静躺下来仰视天空,回忆此生往事,要没有意义多了,并且也毫不潇洒,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干着吃力不讨好的事,我想,他会在死前后悔当初为什么没能躺下来完美地依靠自己的选择,而去潇洒地走完一生,结果,这个人因为观众(就是你)的谴责和讥笑,而饱怀着遗憾离开了人世。         什么?你认为我在耍你,不合理?是在编故事,所以可以乱来?         请你仔细地用一种代入感去看待我所说的事实,而不是总以一种旁观者的角度去看事情,因为那样,你便会因为无法切身体会真相的意义而觉得本文很无聊,不适合自己观看,而离开这里,那么,关于“真相本身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个真相,也许你这辈子也不会知道了。(很夸张?真相就是无尽的大门,在打开下一道门之前,没有什么事情有资格算得上“夸张”,对,就是这样。)         如果你顺利地看到了这里(你耐心真好,不像看到上面那段就笑着离开的人),那么好,回到刚才的那个故事里,如果“我”是那个人,并且“我”不知道真相究竟是什么(即邻岛的有和无),那么我该怎么选择呢?这个问题恐怕摆到任何人身上都无法找到所谓“正确”的答案,这让我们觉得,“正确”这个词在真相的真相背后,真的很贫乏无力,很可笑,在真相面前,从来就没有“正确”一说,甚至在很多时候,你要认为你是对的,那么你就是对的,你要认为别人是错的,那么你尽管把他当作是错的。关于这个故事主人公的选择,会依照人的性格不同、和当时的情绪不同(没错,这就是第3段所说的),而产生不同的路线,至于你是怎么选择的,我无法为你解说,这在《逻辑与反逻辑》一文中说过,人的逻辑都是不同的,这世上除了你自己,没人有资格为你的选择作出解说(说不定那个人很了解我呢?那也不行,等你真正了解了为什么上帝要创造一个你再创造一个他之后,再来跟我讨论这个问题)。         看吧,在知道真相面前,人人都会作出一致并且“正确”的选择,有邻岛和浅水域则行,无邻岛和浅水域则休。可是,在不知道真相的面前呢?真相就不存在了吗?不,你不知道真相不代表它不存在,邻岛和浅水域,要不有,要不无,只是你不知道罢了。好了,现在你来选择,你是选择行还是休?可能有人会出于心理暗示说“当然是行”,毕竟有机会活好过没机会,相信是个正常人都会这么选。在这里我要说的是:不要把你的逻辑和选择套在了别人身上,毕竟是生命的最后一日,它的重要性远超过了你那种Play Game的“搏一搏”感,不管你后不后悔,相信后悔的人肯定还是存在,只要当时他的情绪(又是情绪)相对低,我想他还是会选择静静地度过生命的最后一天。反过来,性格和情绪相对高的人,还是极有可能选择“行”的,这跟“真相究竟是如何”已经无关了。         现在我告诉你,选择“行”的那个人,最后因为不存在浅水域和邻岛而累死了(是的,这是你生命的最后一个希望,你只有可能是被累死),而选择“休”的那个人,则因为存在浅水域和邻岛而错失了一个延续生命的机会(庆幸的是他依然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了生命的最后一天,只要他不知道真相,他还是会安然离世的)。这很奇怪吗?这一点都不奇怪,在形形色色的真相面前,这样的事情已经司空见惯了,生或死,看似是由真相来决定的,实际上呢?在完全地了解了这个故事之后,你认为生或死、正确的选择或错误的选择、究竟是由什么来决定的呢?还是说,一边一半?真相一半,人的自主选择一半?NO,在生命面前,只存在“死”或“生”,而不存在“几率”之说,任何数据和可能性都是徒劳,如果你非要说让每个人都选择“行”,总会有那么一两个人获得生还的,那么我只能说你太不拿生命的最后一天当回事了,这是Story,不是Game,如果放在生活中,我猜大多数人会选择“休”,不知道你信不信,不信?没关系,真相从来只有在你走到它面前时才为你敞开,这之前,你甚至无法决定将来的自己究竟会做出什么选择,相信大多数人都有“当初是怎么想的,而现在却完全不这么想了”的感觉,判若两人,说的就是人在真相的门前和门后的两种面孔,当初“你不知道”,后来“你知道了”,所以你的逻辑和选择产生了180度的大转弯,这能怪你么?只能说,真相,从来不把人类的各种主观意愿当回事,甚至不被人们的各种信念而产生半点动摇(没错,这也是第3段所说的),无论你怎么选,邻岛和浅水域都只会是“在”或“不在”,到底在不在?只有你选过了才知道。(但是不管你怎么选,真相这个“事实”仍然是不会动摇的,只是,在选择之前,没人知道它的真面目罢了。)         三、如果你认为我是在用一大段无必要的篇幅和废话来讲一个很简单或者浅显移懂的道理的话,那只能说明你就是那个“希望真相是简简单单的”人罢了。至于你是否“担心着真相本身的复杂之处”(没错,这就是第5段说的),则因人而异了。再者,如果你认为我写的话都是用语言逻辑和文字游戏把问题推回到读者身上,从而自保的话,那么,我只能说,真相只有一种,我“是”或“不是”这样做,只有在你敲开了那道门知道才有可能知道,而在这之前,你认为是就是,你认为不是,就不是(这与真相本身无关,只是人在知道真相前,必须依靠自己的性格和情绪作出判断,哪怕这个判断本身是错的)。         四、说了这么久,我究竟是要表达什么?能不能把“结果”或者“结论”简单地公布,或者描述出来?不,不能,我要告诉你的东西,都在行文字隙中,只有一字不漏地读完了我所写的东西,才能知道所谓的“结果”和“结论”究竟是什么,更奇妙的是,不同的人在这之后得到的“结论”各不相同,现在你知道为什么我不公布所谓的“结论”了么?因为,我如何去公布一个二个“不同逻辑”的人眼中的“真相”呢?公布结论,就是把我眼中的“真相”告诉大家,不,我并不那么做,所谓“结论”,就是一个人眼中的“真相”,把自己眼中的真相和选择(即对错观)告诉大家,这很简单,也很正常,但我并不如此,我做的,只是让大家在行文中寻找到自己的“真相”,从而作出“选择”,我跟你们一样,都是那岛上的人,在作出“选择”之前,我们都是同一阵线的,让我告诉你关于真相的道理,而不要追问我的选择,也不要问我眼中的真相,在真正的真相面前,谁眼中的“真相”都是苍白无力的,然而,人类不会因不知道真相而放弃作出选择,这在逻辑上也是不允许的,你不选,即“休”,这也是作出了选择,你如何办到“不选”呢?人类无法逃避选择,更无法在敲开真相之门前知道真相,这不是很矛盾么?那你的意思是,大家能办到的,只有依靠自己的性格和情绪作出选择,然后再获知真相?         不管我是否这样认为,事实如此,手握着“真相”而去作出选择,是我们每天必然要经历的事情,我们希望真相如此简单,简单到可以像一根箭头握在手中,然后再去心安理得地作出选择,这就是我们认为“正确”的行事方针。(有人认为牛肉不可能这么便宜绝对有问题而恰巧今天看档口的人是个新手弄错了价格/有人认为牛肉这么便宜是运气好结果很简单他是注水牛肉的第N个光荣顾客/有人认为手头掌握了竞争者中最齐全的资料而可以通过下一个判断脱颖而出结果这是所有人合起来对付他的一个圈套/有人认为手头资料不可全信自己必须作出冷静的判断结果作出了差强人意的选择而之前的这些资料都是非常难得珍贵的第一手材料/……)         我们到底该如何判断?!我究竟该不该相信自己手中握的“真相”之箭,难道要让我做任何事都“两手空空”地作出判断吗?不!我有解决的方法,在买牛肉前我不但会注意价格和牛肉本身,我还会注意档口老板,在作出判断前我会去调查给我资料的那些人,和这些资料的切实可行性!你难不倒我!只要我是一个有智慧,有心计,有准备的人!你就难不倒我!那好,我现在告诉你档口老板正常,资料来历正常,请你再次作出选择,怎么办?从逻辑上来说肯定还是只有履行原来的选择吧?(毕竟原来阻碍你的真相现在都让你知道了)没有用的,原来档口老板昨晚打麻将太晚今早把牛肉的价格标签贴错了一个(起码牛肉是没有问题的),资料来源虽然正确但是你的选择依然导致了你的失败,原因是……怎么样?你还想要跟我继续纠缠下去吗?         所谓“人算不如天算”其实讲的就是关于真相背后的真相的故事,这并不是一种悲观的面世情绪,而是一种非常客观的描述(跟本文的出发点相同),真相背后的真相其实是有无数个的,你知道得多少跟你是否会作出“正确的选择”没有关系,只能说事情可能会因此朝你所希望的方向迈进罢了,当初你正确的经商挣了大钱,娶妻生子,你认为自己“够智慧”,“够运气”,“选择对了”,成就了美满人生,但你知不知道如果你不是选择经商的话而是选择发展小时候很有天分的一样小事情,你现在已经是全球十大首富……没有那样选择过,谁知道呢?也许结局会更惨也说不定。不,我觉得十大首富比较适合我,请让我再选一次……就算事情真的是那样,又有什么意义呢?如果我告诉你第3种,第4种更为震撼的选择的话,你又会怎么做?何况事情还未必是这样,当你选到了一个比之前的选择还差的结局,你难道还要来讨伐我给了你这样的假设和机会吗?愚蠢的人类,指的就是在真相之门前鱼跃不止的人,也许你直到今天才真正了解了为什么“贪心”不好,为什么不可以把“贪心”当作是一种不进则退的公平赌博,而却把它归为“不好”的?这在之前绝对没有人跟你那么形象地灌输过这个概念,但是现在你知道了,为什么人们会说“贪心”不好。         因为,在真相之门面前,这(指贪心)是没有意义的,只要你细心地看了这篇行文,你就会知道“贪心”的真正概念,和“真相”永不被人们的主观信念所动摇的原因。         五:人类的精神、体力和时间,是有限的,但是人类的思维,是无限的。由古到今,有限的东西我们可以“掌握”在手中,任由社会发展,科技发达,但是“无限”的思维则是贯穿古今的,没人会拿古代的锄头替代现代的机器作为核心农业生产力来用(在如今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但是人们却会拿古代的言论、道理、古人所设想的奇妙事物,来研究,流传,讨论,甚至解谜。并且得到更多,更多的不同结论和成果。我们能掌握和延续的,只有科技,而那些我们无法通过时代的进步而大声说“延续”了并且“进步”了的,恰恰是犹如艺术、哲学、真相等等不会以时间的推移而“超越前者”的东西,今天的你可以做出实现108种乐调的器具,昨天的人却可以用只能实现18种乐调的器具谱出至今无人超越的音乐……你拿着108种乐调的器具,相信只要有这方面的天才,必然可以超越昨天那人所谱的单调音乐,然而事实却并不如此,相信各个艺术领域的巅峰作品,都不会是在21世纪的人手中诞生的,21世纪的我们,可以把全世界大面积建成楼房居住的状态,却无法叫自己的儿女每人作一件超越前人的艺术作品(或小说等),哪怕就算将来有人超越了,可是比起后人来,二者所处的位置又何尝有所变化呢?唯独科技和生活水平,依然会按照规则一如既往地上升又上升。         六: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你学习生活技巧和赚钱方式是为了知道真相,并且由此敲开下一个真相的大门;你上网来论坛,看别人写的文章,或者小说,是为了知道更多人的想法,当这个想法足以说服你时,则成为你所认为的又一个“真相”,但人跟人的逻辑是不同的,所以必然会出现你所不认可的想法,这很正常,但是对于那个人来说,这个想法是他眼中的“真相”,你无法去颠覆他人的“真相”,但是你可以尝试去影响别人眼中的“真相”,比如我写这篇文章。虽然无论你是否单方面希望他人相信你说的话,真相都不会因此而改变,但你不必因此而放弃说话、放弃希望,因为,你所做的任何事,都将成为下一个真相的组成部分,当你不知道什么可信,什么才是应该有的选择时,请你不要再执着地用看起来像真相的“真相”来推翻你本身的意愿,因为这世上的真相无数,握着一个真相对你有利还是有害,完全是由下一个真相来决定的,在这种时候,你只需要依照自己的性格、情绪,和意愿去作出选择。那么,无论下一个真相如何,这都不再是值得你困惑的理由,你甚至可以这样理解,这世界上本不存在真正的真相,存在的,只是我希望,并且我想,去办到的事情。         至于结果如何,那是由真相本身来决定的,在敲开那道门之前,你永远不可能依靠“作弊”来达到“正确”的选择,你能做的,是依靠自己的喜好和原则来选择。         因为你是人类,而不是真相的囚徒。作者:X+Q原文:http://cache.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ree/1/1129100.shtml

阅读全文(1768)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主页:
标题:
验证码:  (不区分大小写,请仔细填写,输错需重写评论内容!)
站点首页 | 联系我们 | 博客注册 | 博客登陆

Sponsored By W3CHINA
W3CHINA Blog 0.8 Processed in 0.031 second(s), page refreshed 144800463 times.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苏ICP备05006046号